南京社会科学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基础

    周直;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任务就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一步一步地攻坚克难推进中国创造现代文明,使中华民族独具魅力地重新傲然屹立于世界的过程。而独立自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整合创新,协和万邦,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依次递进的各历史阶段的占主导地位的思想基础。在这系列基础之上,中华民族逐步站起来,继而富起来、强起来、靓起来,一定能实现自己的伟大理想。

    2019年09期 No.383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回顾与展望”专题研究

  • 中国法制史研究70年若干重要问题

    王立民;

    新中国已成立70年,中国的中国法制史研究也走过了70年历程。在这70年中,有些重要问题值得回顾与前瞻,使中国法制史研究再上新台阶。这些重要问题包括研究中国法制史的动力、中国法制史研究的发展阶段、前瞻中国法制史研究等。这70年来,研究中国法制史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对中国法制史专业、学科重要性的认识。中国法制史研究的发展阶段主要可分为起步、停滞、恢复与发展、高潮四个阶段。前瞻中国法制史研究,需要在研究队伍、研究成果与研究方法等方面再下功夫,为70年后的中国法制史研究再创辉煌。

    2019年09期 No.383 7-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经济学

  • 制造业上市公司国际化能否诱发企业创新升级?——基于微观杠杆率偏离的视角

    丁一兵;刘紫薇;

    如何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本文聚焦中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利用其2007-2016年微观层面数据,从"量"和"质"两个角度分别评估制造业上市公司国际化对企业创新升级的影响。现实中,仅根据企业杠杆率绝对值高低,难以判断企业杠杆是否合理,为此本文引入微观杠杆率偏离指标并探究其调节效应。结果表明,制造业上市公司国际化能够正向影响企业创新升级,且对非国有企业的促进作用强于国有企业;调节效应检验发现,企业杠杆率偏离会显著促进企业创新产出,并加强国际化对创新产出的积极影响,但微观杠杆率偏离会抑制创新效率,抵消上市公司国际化对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最后本文从负债期限和负债来源检验微观杠杆偏离调节效应的异质性。

    2019年09期 No.383 14-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 经济竞争力影响因素的空间外溢效应及其溢出带宽——基于中国285个城市的空间计量分析

    龚维进;倪鹏飞;徐海东;

    外溢效应对城市竞争力水平的影响越来越重要,目前多数研究仅仅集中在理论探讨,鲜见基于城市获得空间外溢效应视角对城市竞争力影响的研究。本文采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利用二进制邻接矩阵、反距离平方矩阵和距离阈值矩阵对中国285个地级市经济竞争力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邻居城市的空间外溢效应是促进目标城市竞争力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800km以内为要素的密集溢出带宽,超过1400km仅有基础设施和生活环境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城市获得空间溢出效应对城市竞争力水平提升的弹性值约为2%。同时,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等要素均对城市竞争力水平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对引导我国都市圈和城市群的腹地范围及其空间结构和调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19年09期 No.383 23-30+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 税收竞争、企业投资决策与实体经济振兴

    张国庆;李晓春;

    实体经济振兴依赖于企业的生产性投资,如何激发企业提高生产性投资占比,避免经济结构"脱实向虚",是我国财税体系改革面临的主要挑战。本文从税收负担和企业资金两个角度拓展了企业股东权益最大化的欧拉方程模型,分析了不同税种税负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并比较了不同来源资金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税收竞争导致的企业实际税负差异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非常显著,所得税税负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大于营业税等其他税种的影响;小企业投资受营业税等其他税负的影响更大,大企业投资受所得税税负的影响更大;企业融资资金和自有资金都会限制企业生产性投资,融资资金对企业生产性投资的限制作用大于自有资金,这说明企业筹集的资金可能更多地流向虚拟经济或房地产部门,说明经济存在"脱实向虚"的风险。

    2019年09期 No.383 3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哲学

  • 人工智能研究路径的四重哲学维度

    王治东;

    人工智能作为一种特殊的技术形式,应该是哲学研究的最新科技对象。从哲学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四个维度对人工智能进行系统的整体性的研究,是哲学学科的话语空间。从本体论研究路径来说,人工智能既是人工技术物,又具有认知科学要素。作为认知科学路径的本体论,是通过把世界分解为与上下文环境无关的数据或原子事实作为可计算的依据而实现的。而作为技术物路径的本体论,它体现为具有技术的集成性、智能的类人性和发展的悖论性特征。从认识论研究路径来说,由于人工智能是人工创造的产物,因而它具有自然性与人工性的双重特征,所以既要基于自然规律又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去认识和把握人工智能。从方法论研究路径来说,人工智能实际上就是依赖各种算法而实现其对人的模拟和超越。从价值论研究路径角度来说,人工智能具有政治、经济、社会以及文化等可衡量的价值形式,在人—物、人—机、人—智能体之间的价值关系上表现出高度的不确定性,而这些不确定性恰恰给从价值论角度的研究留下了巨大的研讨空间。

    2019年09期 No.383 39-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 论真、善、美的河流工程及其工匠精神

    李映红;黄明理;

    河流工程是以建造"人工实在"为核心的物质性实践,其价值不仅在工程本身,更是其所传承的科学治水理念、水文化及工程所蕴含的丰富的工匠精神。以技术改变世界的工程师作为当代"工匠精神"的诠释者、传承者,工程师职业精神一定程度上就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改造自然河流的智慧、技能及对河流工程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体现了朴素的"以人为本"思想。真、善、美作为互为作用的内生动力蕴含在工匠精神和工匠文化中,其恒定的"内生性"逻辑与柏拉图的真、善、美哲学三原则相对应。作为类本质属性的"真",蕴含着"善"的效用诉求,又始终渗透着主体对河流工程人工物及其工匠精神的"美"的追求,真、善、美的合一体现着河流工程及其工匠精神的实践智慧。现代工匠具有新的历史使命和道德责任,至善尽美、独具匠心的境界,蕴涵着建构河流工程的工匠们道法自然、道技合一的道德品质和职业情操,这种价值理念是践行大国工匠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工匠文化的内生动力。

    2019年09期 No.383 48-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社会学

  • 人力资本、经济环境与邻居互动的经验研究——基于城乡文明冲突的视角

    胡乾;胡荣;

    本文通过提出"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假说来解释邻居互动得以展开和变化的经济根源,并从城乡文明冲突的角度来理解邻居互动的城乡差异现象。基于CGSS2012和《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2》中的数据,通过使用2SLS回归来克服内生性问题,研究发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化水平与邻居互动之间成负相关关系,此外从事非农工作也会大幅度减少邻居互动次数,从而证实了本文假说的含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内生于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建立统一的市场经济体系,鼓励使用市场交易的方式来配置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可以减少不同文明的冲突,从而促进不同文明的融合。

    2019年09期 No.383 54-62+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 再组织视野下政策能力重构:乡村振兴的浙江经验

    肖方仁;唐贤兴;

    乡村振兴是新时期党和国家重大战略规划,其目的是为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落实中央政策,实现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目标,需要强大的基层政府政策能力。政策能力重构需要包括政府和社会、民众在内的可能力量的合作努力。本文以浙江几个典型案例为例,分析了基层政府通过再组织与制度化动员,激发社会和民众对农村发展政策的支持,强化政策能力的基本逻辑。案例表明,基层政府通过问题建构、理念重塑、制度完善和行为示范等途径实现了不同于传统科层制组织的组织形式,有效地实现了对民众和社会的制度化动员,实际地重构了基层政府的政策能力。浙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通过再组织实现政策能力重构的经验,值得其他地方借鉴。

    2019年09期 No.383 63-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行政学

  • 公众参与政府效能评价的悖论、困境与出路:一个基于三维机制的整合性框架

    杨黎婧;

    公众参与是公共服务质量评价的重要环节,对于提升政府绩效、提高公众满意度、改善政府行为等都具有积极的作用。然而,公众评价具有主观性、不确定性且与其他影响因素具有高度相关性,评价结果并不直接等同于政府效能。同时,公共服务生产环节若无充分的公众参与,而仅仅在后置性的评价环节进行评议,则会因信息匮乏导致评价结果失真,甚至流于形式,背离公民参与本质,不利于公共服务效能提升,进而导致满意度下降,从而形成参与悖论。本文提出,应在肯定公众参与政府效能评价的合法性和必要性前提下,充分考虑公共行政实践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将让人民满意和实现政府本位价值相结合,构建包括制度评价、价值评估和公众感知三个维度的工作机制,以优化政府效能评价。

    2019年09期 No.383 71-78+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背景下的网络空间治理

    洪岩;陈联俊;

    互联网推动政治现代化,催生新型政治风险。在网络空间中,利益多元性、诉求变迁性、价值分化性等都会成为政治风险的生成缘由。网络空间政治风险生成样态主要包括政治权力势弱、政治参与失范、政治认同消解等。在中央强调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背景下,需要更加重视网络空间治理,这就需要突出网络政治引领、加强网络政治治理、强化网络政治防范等,逐步改善网络空间政治秩序。

    2019年09期 No.383 79-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 社会转型期作风建设:内在挑战、目标设定与实现路径

    姚瑞平;刘祖云;

    在中国社会的转型期,作风建设问题依然严峻复杂,这可以从多维数据中看出这一态势。正是由于中国社会向市场经济的深刻转型,才给作风建设问题带来了诸多挑战,尤其是在"经济理性"的刺激下,给反"四风"行动与良好作风建设产生了许多负面的影响。尽管如此,"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是中共中央的政治宣示,也坚定地表达了中共中央建设良好作风的决心。

    2019年09期 No.383 85-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法学

  • 论我国数据限制处理权的创设及其制度设计

    崔聪聪;

    如果网络是社会运行的神经中枢,那么数据就是社会运转的血液。数据共享与深度利用大大增加了数据主体的风险,数据安全在数字时代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数据限制处理权不同于删除权和更正请求权,在数据权利谱系中有其独立的地位。通过设置新型权利,增强数据主体对其个人数据的控制能力以冲抵新技术、新应用引发的风险,是数据限制处理权的现实基础;数据自由是数据限制处理权的理论基础。借鉴域外立法的经验,适配于我国国情的数据处理权之方案设计应涵盖适用情形、行使程序以及与删除权、更正请求权的衔接等内容。

    2019年09期 No.383 9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 论网络表演直播的著作权法适用与完善

    刘佳;

    网络表演直播相关的权利包括表演直播内容创造者的权利和表演直播表演者的权利两种类型。网络表演直播中表演者适用的著作权比较明晰,但涉及表演作品创作者的传播类著作权在适用时则存在缺失,其主要原因为传播类著作权内涵界定与类型化的不足,可以通过丰富表演权与广播权的内涵、科学整合权利类型等方式完善著作权制度。

    2019年09期 No.383 97-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新闻传播学

  • 能力的“绵延”:朝向生命哲学的跨文化传播能力研究

    张楠;姜飞;

    奠基于传播学理论背景与国际传播建设中跨文化素养培训的现实需求,跨文化传播能力研究普遍以"效果"为导向,忽视人的主体能动性对人的"能力"的作用。本文以人的主体性为哲学视野,爬梳了跨文化传播能力研究中对人的主体性界定存在的两种取向——实体主体性与认知主体性。客观经验主义范式"具象—事实"人的知识论基础缺乏对作为"抽象—本质"人的生命主体的"人本主义"关照。本文以生命哲学为哲学视角,探索式地建构跨文化传播及跨文化传播能力研究的新视野,将其整体性地汇入20世纪现代哲学的"人本主义"转向中,与同行商榷。

    2019年09期 No.383 103-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 乡村文化治理的媒介化转向

    沙垚;

    乡村文化治理的行政化路径和产业化路径某种程度上遏制了乡村文化的创造性,有违村庄的社区公共性和村民的文化主体性原则。反思乡村文化治理路径,其症结不在于将文化本身工具化还是对象化,重点在于以一种内生性视角来发现文化治理机制,而非仅仅从外部逻辑出发将文化作为"他者化"的问题去治理。本文提出了乡村文化治理的媒介化转向,该"媒介"的前端是文化和价值,后端是实践和操作,所谓媒介化治理便是在这两端之间建立一种良性的、有机的传递和联结方式,将媒介前端的精神落地,成为后端的实践。乡村文化治理的媒介化路径不仅是对在地化和历史性逻辑的遵循,而且勾连了乡村的过去和未来。

    2019年09期 No.383 112-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钟山文艺论坛

  • 媒介生产视域下的文艺生产力研究

    单小曦;

    以前人研究为基础,以媒介生产为视域,可以把文艺生产力分为生产符号、生产载体、生产技术、生产器具、生产对象、生产者及其能力等要素。其中又包含着媒介性生产力、非媒介性生产力两大类型。在不同历史阶段,媒介性生产力展现出了建构古典式审美范式、鼓吹审美性加商业性的文艺"自指性"、催动影音图像挑战语言文本及新媒介文艺形态生成等生产效应。在数字化生产力时期,非媒介性文艺生产力要素越来越被媒介性生产力所裹挟,并经历了逐渐媒介化的过程。一个时期以来,各类各种生产力要素不断融合并进一步数字媒介化,最终生成了新媒介文艺生产力形态。

    2019年09期 No.383 118-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 思想的形状:风景叙事的美学话语和文化转义

    黄继刚;

    风景是思想外化出来的形状。魏晋时期的风景开始进入到主体的视觉意识中并发挥着审美文化功能,而西方自文艺复兴后,风景隐喻标志着一种新的历史意识生成,这也被视为主体自觉的过程。"如画"作为契合自然风景的描述,成为继崇高、优美之后的又一个独立美学范畴,并用来界定风景的现代感受和情绪经验;而"风景暗面"对应的是文化意识形态,标志着风景研究已经从隐喻修辞转义为一种文化表征和政治实践。

    2019年09期 No.383 127-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教育学

  • 超越“现代性”的中国教育现代化:人的现代化视角

    冯建军;

    现代化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必须确立个人主义、主体性和技术理性的现代性理念。教育以培养人为手段,促进社会的现代化。教育现代化在根本上指向人,提升人的现代性,培育现代人格。但我们必须看到,人类社会发展到当代,现代性的危机越来越严重。因此,发达国家开始了从工业社会到后工业社会的第二次现代化。我国作为后发外生型的现代化国家,既要发展现代性,也面临现代性的危机,因此,发展现代性,又必须超越现代性,走一种综合现代化之路。现阶段中国教育现代化,一方面以提升人的现代性为当务之急,另一方面又要防止现代性的泛滥,以传统性和后现代性匡正和重构现代性。

    2019年09期 No.383 133-138+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 人工智能时代的价值教育:定位、内涵与样态

    张广斌;

    人工智能时代,人类生活价值系统正由物理空间、社会空间拓展到信息空间,人类第一次面对自己创造出的智能"机器人",人与自我、社会、自然的关系正延伸到人与"机器人"的关系,智能社会到来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价值追求提供了现实可能。本研究聚焦人工智能时代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价值新定位,从价值哲学视角出发,对人工智能时代价值教育新挑战、新机遇进行了深入分析,对价值教育呈现的新内涵、新样态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提炼,同时,为人工智能时代价值伦理问题提供分析框架和教育解决方案。

    2019年09期 No.383 139-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文化

  • 中国广播影视行业对外投资区位选择与影响因素研究

    吴承忠;

    本文在剖析广播影视行业对外投资重要性的基础上,利用商务部有关统计数据,分析了中国广播影视行业对外投资演变规律,构建了基于逐步回归方法的广播影视对外投资区位选择影响因素回归模型,从中发现了广播影视对外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我国广播影视对外投资项目空间分布差异趋向分散和均衡。目的国投资总量、电影生产数量和文化产业GDP占比对目的国广播影视投资数量起到了显著的正向作用。

    2019年09期 No.383 145-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K]
  • 政府补贴对企业研发活动和经营绩效的影响——基于文化类上市企业的实证分析

    方初;于津平;

    文化产业具有经济和社会双重属性,普遍得到政府的补贴扶持。政府补贴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一直是颇有争议的话题。本文以我国文化类企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政府补贴对企业研发和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而言,政府补贴对文化企业经营绩效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

    2019年09期 No.383 151-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