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院刑事司法业务考评指标改革的现状、问题与完善进路Current Situation,Problems and Improving Ways : The Reform of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Criminal Justice of Chinese Courts
雷小政;奚玮;
摘要(Abstract):
相对于民事诉讼、行政诉讼,法院在刑事司法中的业务考评衔接的机关最为多元,承载的阶段最为繁杂,而且事关国家刑罚权的最后裁判。许多刑事司法业务考评指标在法院内部的认同率较低,共识性较差。在一些冤假错案中,上诉率、改判率、发回重审率、有罪判决率等指标起到了极其负面的诱因作用,而且成为许多法官的"主要压力源"和"心理高压线"。为不影响审判权的依法独立行使,建议以专业化、职业化、服务化为导向完善我国法院刑事司法业务考评体系并设置"警戒线"规则;在尊重司法规律的基础上,建议调整其法律功能,规范其设立标准,完善其淘汰机制,改造其应用程序。
关键词(KeyWords): 刑事司法业务考评;法院;效果评估;三级指标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错案责任追究与司法人员心理危机相关性研究”(15BFX09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死刑案件裁判文书说理困境与出路研究”(16YJC820013)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Author): 雷小政;奚玮;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张军:《人民法院案件质量评估体系理解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11年版,第2-3页。
- (2)艾佳慧:《中国法院绩效考评制度研究---“同构性”和“双轨制”的逻辑及其问题》,《法制与社会发展》2008年第5期。
- (3)施鹏鹏、王晨辰:《论司法质量的优化与评估---兼论中国案件质量评估体系的改革》,《法制与社会发展》2015年第1期。
- (4)王衡:《皇权官僚政治视野下的中国古代考绩制度》,《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
- (5)[美]阿里·哈拉契米:《政府业绩与质量测评》,张梦中、丁煌等译,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40-41页。
- (6)沈德咏:《我们应当如何防范冤假错案》,《人民法院报》2013年5月6日。
- (7)这一主观测评问卷发放主要依托宋英教授负责的“刑事司法业务考评指标实证研究”,在全国范围内向法官共发放245份问卷,收回210份,其中207份有效。调查涉及法院种类中的高级法院占12.7%,中级法院占50.7%、基层法院占33.6%,专门法院(铁路法院)占3%;涉及部门种类中的刑庭占69.7%,审判监督庭占10.7%,少年审判庭占6.6%,立案庭占8.2%,其他的(主管领导)占4.9%;性别特征中的男性占75%,女性占25%;年龄特征中未满30岁的占1.5%,30-39岁的占8.2%,40-49岁的占59.3%,50岁以上的占39.9%;学历结构中的研究生占17.7%,大学本科占77.1%,大学专科占4.7%,大学专科以下的占0.5%;专业背景中的法学专业占88.8%,其他学科占11.3%。
- (8)Austin Sarat,Christian Boulanger.The Cultural Lives of Capital Punishment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2005,p.282.
- (9)饶德宏、李亚坤、程姝雯:《五大执法司法考核指标将取消有考核结果关系职务晋升》,《南方都市报》2015年1月22日。
- (10)严仁群:《美国宪法下的法官弹劾与司法惩戒》,《法学杂志》2004年第6期。